台灣透明組織公佈2013年
全球清廉印象指數(CPI)發佈 新聞稿

 

2013年度全球「清廉印象指數」(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, CPI)於今天(12月3號)下午一點在全球同步公佈。「清廉印象指數」是評比全球公部門廉潔程度最重要的指標,以0到100分評價(0分代表被評價極度貪腐;100分代表被評價最廉潔)。

在2013年度上榜的177個國家中,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得分低於50分(亞太地區有64%低於50分),其中丹麥和紐西蘭以91分並列第一名,而阿富汗、北韓和索馬利亞則以8分墊底,表現最差。台灣今年在參與評比的177個國家中,與以色列並列36名,在七個涵蓋台灣之原始資料庫的計算下,得分為61分。亞太地區之國家或地區名次在我國前面的為:紐西蘭(91分)第1名;新加坡(86分)第五名;澳洲(81分)第9名;香港(75分)第15名;日本(74分)第18名;不丹(63分)第31名。鄰近之韓國(55分)第46名,中國大陸(40分)第80名。

 

國際透明組織(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,簡稱TI)自1995年起每年都發佈全球「清廉印象指數」。在歷經研究團隊多次的改進,致力於讓CPI更能客觀的反應各國在廉政作為的績效,使得各國更重視CPI排名與分數,也讓該指數成為國際透明組織在全球反腐運動中最重要的倡議工具,因此每年的評比發佈就成為舉世矚目的大事。國際透明組織在2012年首度以新的方法來公布CPI的全球評比,該方法改善過去CPI無法跨年度自我比較的缺點;亦即由2012年開始各個受評國家,皆可透過分數的呈現,可以跨年度與自己每一年的清廉指數表現作比較。以我國為例,與去年相比名次雖上升一名,但分數與去年皆為61分,表示整體而言我國在2013年廉政作為的表現上,與2012年的成績是一樣的。不過,我國在各個資料庫的分項成績上,今年與去年是有些差異。

細究本次台灣受評比的分數來源,與去年一樣是引用了七個具有國際公信力的機構調查評比報告,這七個機構所運用之調查方法,有四個採專家評估或評鑑,另外三個機構則針對本國及外商在台的主管採用了包括問卷、面訪、電訪與網路調查所蒐集的資料建構而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三個針對企業主管進行調查的機構報告中,我國皆呈現比去年退步的情形;而四個採專家評估的機構報告中,其中三個維持與去年同樣的分數,另一個則呈現大幅的進步(GI所公佈的國家風險評等),因此抵銷了三個比去年退步的機構報告,使得今年可以維持與去年相同的成績。茲將資料庫來源、台灣今年得分情形及與去年之比較分列如下:

一、專家評估
﹙一﹚貝特斯曼基金會(Bertelsmann Foundation)「貝特斯曼轉型指標(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, BTI)」:2013年台灣得分79,與2012年比較:0。
﹙二﹚經濟學人智庫(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, EIU)國家風險預測(Country Risk Service and Country Forecast):2013台灣得分54,與2012年比較:0。
﹙三﹚環球透視機構(Global Insight, GI)國家風險評等(Country Risk Ratings):2013年台灣得分73,與2012年比較:10。
﹙四﹚政治風險服務機構(Political Risk Services, PRS)國際國家風險指南(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, ICRG):2013年台灣得分50,與2012年比較:0。

二、問卷調查
﹙一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(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,簡稱IMD)世界競爭力年報(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):2013年台灣得分62,與2012年比較:-4。
﹙二﹚政治經濟風險顧問公司(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,簡稱PERC)之亞洲情報(Asian Intelligence Newsletter):2013年台灣得分49,與2012年比較:-1。
﹙三﹚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,簡稱WEF)全球競爭力年報(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):2013年台灣得分61,與2012年比較:-3。

國際透明組織2013年CPI調查顯示,公部門的貪腐仍然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最大威脅。特別是我們現在要對抗日趨嚴重的氣候變遷、解決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和消滅貧困的努力,這些努力都會受到貪腐的極大破壞。國際間必須共同努力把打擊洗錢、提高企業透明度、加速追繳因貪腐而被竊取的資產等議題,納入國際組織優先之議程設定。國際透明組織主席拉貝勒指出,“從排名高的國家之經驗清楚地顯示,每一個國家要想提高得分,就要掃除獲得資訊管道的障礙,強化對握有公共權力人士的行為的監督;透明是課責的基礎,更有助於打擊貪腐。”她接著說道“當然,表現較好的國家仍然要面對利益集團操控、競選經費無法透明、以及如何監督大型公共契約等貪腐的風險。”

有鑑於台灣在2013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上的表現,台灣透明組織在此建議:
(一)基於國際評比受測對象多為企業界人士及外商,政府單位對內應強化對企業的政策行銷,與創造公務英文的友善環境,讓外商不須透過中間人,就能得到即時必要的公共服務。

(二)在廉政作為上,多與國際接軌,例如將「聯合國反貪公約(UNCAC)」與國際透明組織倡議之「國家廉政體系(NIS)」內國法化,並找出台灣與相關國際規範的落差之處加以改進,並促成政府及企業部門持續地進行廉潔、誠信、透明與課責的自我檢視。

檢討每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的內涵,能帶給台灣反貪腐運動正確的視野和方向,只要願意在反貪腐策略及執行上徹底實現廉能治理,就能打造出友善的投資環境,相對帶動國家整體競爭力。台灣透明組織除了協助政府與國際接軌之外,也將結合公民社會的力量,加強在環境資源貪腐議題上的自覺及能見度、國防採購與警政的廉潔透明、反貪腐教育向下扎根與青年廉潔大使的培育,期在未來交出更亮眼的清廉成績。

◎新聞聯絡人:

台灣透明組織 執行長 葉一璋:0920-329-192。